化肥怎么施用效果好-湖北磷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Website Home

一、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1.导致土壤性状恶化在农田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形成各种化学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物理性状变差,部分地块有害金属和有害病菌超标,导致土壤性状恶化.2.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偏施某种化肥,导致作物营养失调,体内部分物质转化合成受阻,造成产品品质降低,如现在的瓜果吃起来不甜,蔬菜吃起来不香,并且容易腐烂,不能存放,其原因都是超标施化肥.由于化肥与有机肥刚柔相济、优势互补,二者配合使用能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可使其增产效果和培肥地力的长处得到充分的体现!

首先,化肥可以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较多的所需速效养分,缓解有机肥前期养分释放缓慢的不足?

其次,化肥尤其是氮肥的施用有利于降低有机肥较高的碳氮比(C/N),使之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加速了有机肥分解过程中的矿化作用和腐殖化作用,其培肥土壤的效果进一步加强;

再次,有机肥中的腐殖质作为一种有力的吸附载体,可以减少化肥的损失,提高其养分利用率。

例如,有机肥可以促进化学氮肥的生物固定,减少无机氮的硝化及反硝化作用,从而减少无机氮的损失。

再如,有机肥腐解产生的有机酸能活化土壤磷,并减少磷肥和微量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因而提高磷及微量养分的有效性。

此外,有机肥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

不能使用无公害生产禁止使用的肥料种类。

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明确禁止使用下列肥料:①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农村工业废渣以及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料?

②未符合相应标准的无机肥料,未经正式登记手续的新型肥料和复混肥料!

③不符合GB/T17419和GB/T17420要求的叶面肥料!

④虽符合GB/T17419和GB/T17420但含有激素或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料;

⑤限量使用:含氯化肥、含硝态氮肥化肥;

具体如下:(1)地表撒施尿素和碳酸氢铵尿素含氮量虽高,但施人土壤后要转化土体构造是指土壤在1米深度内上下土层的垂直结构,它包括土层厚度、质地和层次组合。

成铵态氮才能被农作物吸收利用。

同时,尿素在转化时呈分子状态,不被土壤吸附,易随水土流失,使作物难以利用;

尿素做追肥,应开沟条施并盖土;

作为叶面肥喷施,应掌握好施用浓度,喷施小麦、水稻、棉花、玉米,浓度以0.8%~1.0%为宜,蔬菜以0.3%~0.5%为佳。

碳酸氢铵地表施用,容易挥发,而且挥发的氨气会熏伤作物的茎、叶,造成肥害!

正确的方法应深施10厘米左右,施后立即覆土;

(2)追施钙镁磷肥钙镁磷肥肥效缓慢,供肥时间短,做追肥使用,特别在作物的生长后期追施,不仅利用率低而且效果差。

所以,钙镁磷肥应做基肥并与有机肥混施,或做种肥施用。

这样,肥分逐渐析出供农作物利用,肥效长,有利于作物稳健生长不早衰。

(3)用过磷酸钙拌种过磷酸钙含3.5%~5.0%的游离酸,用其拌种会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

用过磷酸钙做追肥的应开沟深施;

做种肥的,应施于种子下方或旁侧8~10厘米处,做到种肥隔离。

(4)单施含钾化肥硫酸钾、氯化钾呈弱生理酸性反应,施人土壤后钾离子易被土壤胶体的阳离子吸收固定,作物难以利用。

因此,施用钾肥应与氮肥、磷肥混用,尤其是山地、瘠薄地和新开荒地等缺磷地块,更应与磷肥混用,才能充分发挥钾肥、磷肥的作用?

(5)锌肥与磷肥混施硫酸锌与过磷酸钙存在着严重的拮抗作用,二者混合施用会抑制硫酸锌的肥效,使其有效性降低;

因此,应将磷肥做基肥,锌肥做苗期追肥,或锌肥做基肥,磷肥做苗期追肥,才可提高肥效。

(6)将含氯化肥施于忌氯作物甘蔗、烟草、西瓜、柑橘等忌氯作物若施用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化肥,在氯离子的作用下,甘蔗、西瓜会降低含糖量。

烟草会降低燃烧性能!

柑橘会慢性中毒,叶片长期灰白无光泽,影响光合作用,重者急性中毒,老叶脱光,新叶发僵,生长缓慢,甚至枯死?

所以,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离子的化肥最好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耐氯化物。

科学施用化肥,有利提高蔬菜的产量及品质。

有针对性地增施微量元素化肥,能防治蔬菜缺素症和生育不良现象!

例如菜园土壤含硼量低于1毫克/公斤土(有效硼)时,会出现萝卜空心,芹菜茎折和茎秆开裂,白菜和菠菜生长不良;

若土壤缺钙时,西红柿出现脐腐病,白菜出现干烧心?

土壤缺铜时,豆类根瘤菌活动会大力减弱,表现产量低,空荚率高。

如果化肥施用不当,也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

过量施用氮素化肥,很容易使有些蔬菜茎秆过度软嫩,从而招致病害的侵袭和危害,使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

施用化肥的种类如果不当,对蔬菜的生长会产生不利影响?

如马铃薯、山药、山芋、藕等淀粉含量较高的蔬菜,施用含氯离子较多的化肥(氯化钾、氯化铵)会使淀粉含量低,食品差,不耐贮藏。

长期重施化肥,而忽视农家肥和多种营养的配合施用,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使蔬菜体内的硝酸盐增多,人吃后易引起体内血红蛋白异常,破坏和降低血液循环时的带氧功能。

蔬菜施用化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化肥和农家肥配合。

以肥效长、养分多、富含多种养分的农家肥为主,无机化肥为辅,按生长阶段和品种特性,将化肥与农家肥混施,或随水追施化肥。

农家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二者可以起到缓急相济,互相补充的作用,效果好?

②氮肥与磷肥及微量元素配合。

土壤中磷不足,.一味增施氮肥,增产效果降低会降低产品质量,还会逐渐造成氮肥浪费,所以要根据前茬作物的生长情况及产量、土壤中的缺素状况,采取缺啥补啥,切勿盲目乱施和大量乱施:③改进氮肥施用方法。

应注意氮肥深施,施后盖土,使之与空气隔开,减少挥发,个别铵态氮可被土壤吸附,减少流失!

深施比地面撒施,可提高肥效10%-30%,化肥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可达50%-60%!

采取基肥深施、种肥底施、追肥沟施或穴施,才能充分发挥施肥效力!

当前,小麦生产中麦田氮肥用量普遍偏高,特别是高产田养分失衡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在增施有机肥基础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磷、钾、微肥全部底施,秸秆还田地块总氮量不增加,适当增加底氮比例;

氮素占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50%左右!

一般亩底施优质粗肥2〜3方,磷酸二铵15~20kg,尿素8~10kg,硫酸钾10~15kg,硫酸锌1~1.5kg?

秸杆还田地块增施尿素1.5~2kg,以免括秆腐化过程中与麦苗争肥而引起黄苗现象。

适宜的土壤水分有利于小麦正常出苗;

一般小麦正常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70%~80%,通过播前灌足底墒水,调整土壤贮水,有利于形成壮苗,为推迟春季浇水时间,达到节水目的打下基础。

为此,小麦播前一定要做到土壤底墒充足,做到足墒下种。

化肥的用量应根据肥料种类、当地土壤肥力、产量水平、肥料利用率等综合确定。

推荐参考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来确定最佳的施肥方磁化肥中的磁性载体添加剂(粉煤灰、钢渣等),含有较多的铁、硅、钙和硼等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需在土壤中转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所以磁化肥一般作为基肥施用。

磁化肥施人土壤后,能直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宜与有机质肥料配合施用;

由于磁化肥具有降低土壤酸度、提高土壤透水性的功能,所以在酸性土壤和黏质土壤上施用效果更好?

磁化肥的用量,可根据其有效成分含量确定,一般与同等成分的复合肥相当?

施用时,要结合浇水,使之尽量与土壤混匀?

目前,我国磁化肥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对肥料“剩磁”的测定也很不规范,因此应特别注意产品说明书中的施用要求。

化肥施用的效果与水温和天气有很大关系。

施用化肥时的水温以20°C〜30°C为好,这个温度范围最适合浮游植物的繁殖;

每次施用时,应选择有阳光的天气,自上午9时至下午2时施完!

因为这个时间内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比较强,化肥可以比较快地被吸收利用。

水温较低和阴雨天施用化肥一般效果较差。

施用化肥时,化肥不得与碱性肥料和渔药(如生石灰等)同时使用;

施化肥时还应注意安全,防止皮肤受损。

农民们给土壤施化肥,是为了补充营养物质,使农作物长得更好。

然而,化肥的用量要恰当,施用过多,效果会适得其反!

任何种类和形态的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

化肥的利用率,氮肥为30%〜60%,磷肥为3%〜25%,钾肥为30%〜60%;

由于用量过大,或者其他自然、人为原因,每年都有大量化肥流失!

当这些流失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河川、湖泊等水域时,会使藻类等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另外,长期施用某种化肥,会使土壤的结构遭到破坏,使土壤胶体分散、酸化,土地板结,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这时,农民们会发现,化肥用得越来越多,效果却越来越差了。

过量施用化肥,还会导致食品、伺料和饮用水中的有毒成分增加;

例如,亚硝酸盐,其生物毒性比硝酸盐大5〜10倍,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形成的N-亚硝基化合物则是强致癌物质!

曾经发生过因食品和伺料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小儿和牲畜中毒事故。

化学肥料中还含有其他一些杂质,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如其中的磷矿石含镉lppm(f)Pm即百万分之一)〜l00ppm,含铅5ppm〜l0ppm。

过量施用化肥还造成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增加?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施用于农田的氮肥,有相当数量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

还有相当一部分以有机或无机氮形态进入土壤,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它们会从难溶态、吸附态和水溶态的氮化合物转化成氮和氮氧化物,进人大气;

因此,为了防止环境污染,防止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应对施用的化肥进行控制和管理,不宜过多地施用;